余庆:一支烟花的联动效应
余庆,一座30万人口的小城,因烟花而生动。
璀璨的烟花点燃一个个欢乐的场景,把余庆人的热情、余庆特色文化、余庆生活的松弛感,带给每一位喜欢诗和远方的人。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余庆通过“烟花+”,美了城市,旺了人气,火了旅游,活了经济,暖了人心。
夏日夜幕下,余庆都市第三地生态园舞台上,伴随欢快的音乐节奏,一支支舞蹈队充满活力,在舞台上展示舞姿;台下,层层围着的观众,情不自禁扭着腰肢跟着起舞。人群中,冷焰小烟花放起来,欢呼声不时响起,气氛瞬间嗨到爆。远处,专业烟花燃放公司的大烟花,更是随着现场沸腾的节奏蹿上夜空,瞬间绽放开来,让夏夜的“热度”持续攀升。
这是余庆“浪漫余庆·四季烟花”贵州斗舞会的场景。这样的场景,每周五和周六都会上演,“烟花+”已成为这里的常态。
“烟花不时燃放,余庆元素点缀其间,为这场活动增色不少。”目睹贵州斗舞会盛况的新蒲新区文化工作者赵伦说,这场群众活动搞得有声有色,办出了文化味,舞出了幸福感。
市民李静这样形容余庆人的生活日常。“看完烟花,还可以漫步都市第三地生态观光园,沉浸式体验本地冷焰烟花,乘船夜游欣赏余庆河美景,或是约三五好友悠闲坐在湖边的美食摊上,吹着河风、吃着美食,畅谈惬意人生,抑或是带着家人孩子,坐上童话里的小火车游览观光园夜景,体验小城烟火气。”
在余庆从事烟花燃放的曾廷彬,更愿意别人把他看作文化产业从业者。他告诉记者,在烟花秀表演上,余庆尤其注重传统文化的表达,将土司文化等特色文化融入其中,高矮人舞、钱杆舞、花灯戏、泥牛黄、“疙兜花”等非遗文化展演相伴,让声、光、电、影、焰等多种元素相互配合、美美与共,让“浪漫余庆·四季烟花”的浪漫美好呈现在眼前。
在曾廷彬的视角里,创意文化为烟花领域注入新活力,“我们正在通过文化力量寻找创新发展的方向。”
在文化与烟花的融合过程中,余庆对文化传承和城市发展的思考与实践也在同步开展。“周末余庆放烟花”“焰遇飞龙湖”“烟花漫游”“浪漫余庆·四季烟花”……2023年以来,余庆先后培育数个文旅品牌,不断打造“烟花+”创新场景,融入区域旅游生态圈。今年春节期间,该县接待游客数量、旅游综合收入,同比增长18.9%、27.63%。
“外省游客来黔开展自驾游、避暑游、康养游、红色旅游以及慕名前往‘村超’‘村BA’打卡过程中,余庆被列入行程的频率正在提高,这离不开‘烟花+’的推动。我们的目标是逐步发展成黔东北重要旅游节点城市。”余庆县文旅局局长骆科艳说。
在烟花带动旅游产业发展的同时,余庆县也持续推动烟花产业提档升级。去年以来,烟花爆竹产业园各企业共投入8800万元,按照新国标对基础设施、生产线、预警系统等进行改造。
余庆县烟花爆竹总会会长刘双庆介绍,2012年,余庆获准成立烟花爆竹产业园,是全省仅有的两个园区之一。经过12年的发展,产业集聚效应彰显,烟花产业链上企业共有24家。2023年,全县烟花产值5.2亿元,解决就业3600人,实现税收1200万元。此外,还新签订招商引资项目协议14家,总投资9.5亿元。
吃到烟花产业红利的不只是生产企业。投产于余庆经济开发区小叶苦丁茶现代产业园的贵州泰和集团有限公司,专注于种植、加工和销售小苦丁茶。公司总经理毛忠远表示,企业依托“烟花+”带来的游客,推行“观光+工业旅游”模式,开展景区游览和养生讲座等活动,带动游客选购公司的苦丁茶产品。2023年,该公司苦丁茶销售收入达3500万元,同比明显增长。
喜欢烟花的重庆游客李耀,“五一”假期来余庆旅行,带回了余庆白茶与余庆苦丁茶。
李耀不止一次来余庆游玩,对这里的特色伴手礼如数家珍,“霉豆腐、泥牛黄我都买过,品种有20余个。”
自推动“烟花+”以来,余庆县打造“烟花+”场景20个,2023年,全县共接待游客300万余人次,同比增长26.66%;其中过夜游客达45.52万余人次,同比增长43.5%;游客人均花费1061.10元,同比增长9.58%;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1.14亿元,同比增长33.82%,拉动经济增长3.1个百分点左右。
为进一步留客,余庆还计划与播州区乌江寨、湄潭茶海等周边地区的景区联动,策划过夜精品旅游线路7条,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
“余庆要结合重大节日在全年开展20个主题烟花专场,每周六举行斗舞会,形成‘月月有烟花、周周有活动’的欢乐氛围,给游客带来难以忘怀的旅行体验。”骆科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