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行业新闻
法律法规 标准规范 监管要闻 行业新闻
法律法规 标准规范 监管要闻 行业新闻

中国新闻周刊:年味与火药味之争,今年春节能放烟花爆竹了吗

发布时间:2023-01-10 15:42:24 点击:0

“爆竹声中一岁除”,长期以来,烟花爆竹一直被视为过年过节的“点睛之笔”,在中国的民俗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但另一方面,也在环境污染、安全事故等问题上受到争议。

能否燃放烟花爆竹,各地态度不同。临近春节,多地调整燃放政策,引发热议。比如山东,东营、滨州两地率先明确春节期间在部分区域和个别时间段可以燃放烟花爆竹。但也有一些地方继续明确实施严格的“禁燃令”。

事实上,相关的讨论多年来一直在持续。多位民俗专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表达过不同的意见。但今年无疑具有特殊色彩。

目前,《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仍在修订中。近年来,关于这一问题的争议主要在于“禁”还是“限”。

多地政策调整

2023年兔年春节能否放烟花?近日,在一些政府部门的回应栏上,一些网友提出了这一问题。

一名“来自肥西农村的大学毕业生”提到,现在农村的娱乐方式太少,以前过年家家户户放烟花,图的是喜庆,开心,“他们不能去电影院看电影,不能去ktv去唱歌,燃放烟花是最现实和方便的消遣方式,也有助于街坊邻居的团结。”还有网友提出,是否改为限定时期或区域可以小范围燃放。

中国新闻周刊注意到,根据2006年起实施的国务院《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相关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确定限制或者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时间、地点和种类。

去年春节前,也有过相关的讨论。彼时,云南玉溪市红塔区信访局曾在答复网友时透露,有些城市因为疫情的影响,为增加节日气氛,向国务院提出恢复城市燃放烟花爆竹的习俗。

今年年关将至,多地作出了回应。在山东,东营、滨州两地明确春节期间可放烟花。

根据《东营市烟花爆竹燃放管理暂行办法》,在全市禁燃禁放区域内,可以燃放烟花爆竹的时间分别是农历腊月二十三、除夕至正月初五,以及正月十五。据滨州市政府官网发布的《滨州市烟花爆竹燃放管理办法》,在滨州市主城区(东、西、南、北外环路以内),县(市、区)城区建成区限制燃放,即自除夕至正月初五、正月十五可以燃放,其他时段不得燃放。此外,部分重点区域全面禁止燃放,包括文物单位、交通枢纽、人员密集场所、医疗、教育、养老、公共文化、机关办公区等区域和易燃易爆、防火重点单位等等。

山东省平度市委回应网友提问称,根据平度市政府下发的《平度市人民政府关于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通告》,在平度市城区范围内,潍莱高速以南、上海路以北、青啤大道以西、柳州路以东区域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其余区域可燃放烟花爆竹,无时间限制。

在大连,控制燃放区域内,除夕不限时燃放烟花爆竹。1月3日,珠海市废止了《珠海市烟花爆竹安全管理规定》,称以各区通知为主。陕西、甘肃一些县城,在便民年货市场设置了烟花爆竹摊点。

也有多地重申了“禁燃令”。

12月21日,河南省濮阳市台前县委回应网友称,根据《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规定,禁止生产、销售、燃放烟花爆竹。目前,河南省已部署烟花爆竹“打非”专项行动,继续严厉打击非法生产、运输、储存、销售及燃放烟花爆竹的行为,且截至目前,我单位未接收到市、县关于烟花爆竹解禁的相关法规和文件,禁放政策,暂未改变。

重庆、武汉、合肥等地也将继续施行禁限放烟花爆竹规定。据重庆市燃管办消息,自2019年实施烟花爆竹“禁限放”管理以来,重庆实现了连续4年“禁放区严格禁止、燃放区安全有序、社会面平安稳定”目标,4年来主城区空气质量同期最好,为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做出了积极贡献,但烟花爆竹安全管理隐患依然不能忽视。2022年重庆打击非法生产、经营、运输、储存烟花爆竹行为1600余起,收缴非法产品10万余件。从打非成效,反映出全市烟花爆竹非法违法行为仍然数量大、涉及面广、隐蔽性强,严重威胁安全生产,打非工作仍需持续用力。

1月6日,北京市烟花爆竹安全管理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召开线上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今年春节期间,将继续严格执行全域禁放政策。

此外,多地也明确,烟花棒、仙女棒等内含火药的冷烟花同属烟花爆竹,在禁燃之列。据相关介绍,这类产品火花喷射口温度可高达 700 至 800 摄氏度,同样能灼伤人体、引燃物品。

年味与火药味之争

烟花燃放的历史不必赘述。在支持燃放的人群看来,这与节日氛围也与民俗有关。但支持加强管控的声音则强调,烟花爆竹的燃放可能导致环境问题、安全事故及消防火灾。也有民俗专家提出,应“移风易俗”。

河北省沽源县公安局在发布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倡议书中提到,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强烈噪声,并释放出大量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细颗粒物、硫化物等空气污染物,危害人体健康,炮皮碎屑也严重影响环境卫生。

此外,燃放烟花爆竹还存在巨大安全隐患,极易造成火灾和人身伤害。

疫情同样加剧了担忧。烟花爆竹燃放之后,是否会加重新冠患者的症状,是否可能加剧医疗挤兑。此外,如果发生大面积烧伤,需要输大量的血浆来维持血容量,而各地血库已经频频“告急”。有地方消防部门直言,要年味不要火药味。

中国民俗学会会员、安徽大学艺术学院民俗艺术研究中心主任程波涛曾表示,烟花不分节令、不顾他人感受,甚至不惜惊扰别人的生活;或者在燃放鞭炮时盲目攀比,认为多燃放鞭炮就能达到发财和招致吉祥的功利性目的,不仅是虚妄的举动,也是陋俗、恶俗和迷信,是扰乱社会生活秩序的不良行为。

在许多城市,烟花仅限于由专业人员燃放或在特定景区燃放,比如各种重大赛事现场和在环球影城、迪士尼等景区的烟花表演。

与此同时,也有不少人认为不应“一刀切”。2021年,全国人大代表成新湘就呼吁,尽快启动烟花爆竹燃放习俗申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则回应称,烟花爆竹是我国传承千年的民俗文化艺术产品,燃放习俗是老百姓表达美好希望、抒发幸福情感的传统方式。建议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将在工作中研究参考。同时,将依据职责,积极配合,做好《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修订工作。

全国人大代表黄小玲则建议,优化烟花爆竹行业产业布局,淘汰落后产能,整合散、乱、差、小企业,实施关停并转,推动烟花爆竹企业抱团发展、做大做强。

“过年没有气氛的话,也会影响大家对节日的认同感,可以放开的地方还是要放开”,黄小玲的出生地湖南醴陵素有“烟花之乡”的美称,她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在工艺流程和药物配方的改进下,烟花正越来越“环保”。

在知名作家冯骥才看来,“‘禁’是一种消灭。如果灭掉鞭炮,被消除的决不仅仅是鞭炮及其污染,而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深厚迷人的、不可替代的文化,以及中国人特有的生活情感。”

也有不少人认为,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宣泄情绪的渠道相对有限。“老百姓有这个需求,传统文化仪式感需要继承”,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吴必虎向中国新闻周刊分析称,一年当中任何时间都禁放烟花,本质上属于一种懒政。

“西方的一些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与年轻人的娱乐感、仪式感的期待相吻合。要想与洋节争夺年轻一代,让中国传统文化更具仪式感、欢乐度和群众性,必须改变以往一刀切的做法。”他表示。

2020年时,同样来自湖南的全国人大代表张学武则提到,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烟花爆竹生产、消费和出口国,烟花爆竹生产和消费量占世界总量的90%,出口贸易额占世界总量的80%。他还表示,我国烟花爆竹生产县市多为革命老区,企业基本地处偏僻山区农村,分布在全国13个省、67个地市、197个县(市、区),2017年年底,烟花爆竹生产、销售整个产业链从业人员近400万人。

该不该放?怎么放?

“我们也希望行业能发展,但希望是健康、安全、持续的发展,不是追求生产过多,卖得越多,多了以后会泛滥成灾。”中国烟花爆竹协会秘书长方华云向中国新闻周刊坦言,火药是危险品,“其实性质是一样的”。

方华云介绍,国家对专业燃放产品生产是严格管控的,有专业的团队生产。也因此,更多关注的是个人燃放,面向广大民众的产品。“专业燃放放大了,老百姓也以为可以放”,他表示,国家对于燃放产品有严格的分类,要提高安全教育,个人要严格遵守法规标准的要求。

他举例称,一些在专业人士燃放和个人燃放之间临界状态的产品,比如手拿产品高度控制是25米,但有些产品就做到了25至26米,“标准已经是最低的要求”。他呼吁,一定要从经政府许可的正规渠道采购个人产品,“不知道哪些渠道来的,不是个人采购的东西,要经得起诱惑,不能放,更不能主动去放,要充分认识到危险性,不能一味追求大,追求响声。”

张学武则表示,当前我国的烟花爆竹产业已有较为严格的安全标准和行业标准,从生产到流通每个环节均有法可依。随着《烟花爆竹安全与质量》(GB10631-2013)、《烟花爆竹燃放气象条件等级》(QX/T354-2016)、《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等规范的出台,我国烟花爆竹生产整体水准已基本达到发达国家的安全和环保标准。

“全世界90%的烟花都是中国生产的,比如德国,每年花高价从我们国家采购烟花”,方华云称,烟花行业有自身的特点,要听到清澈的声音,五彩斑斓的颜色,背后必然有化学品。金属颗粒物产生焰色反应,肯定有固体。

在方华云看来,并不是烟就一定有毒害性,有没有污染,也要看浓度。他介绍称,冬奥会期间,协会根据鸟巢附近的环保站监测烟花燃放期间pm2.5的数据、各种危害物、颗粒物的浓度,“燃放的时候确实稍微高了一些,但仍然在环保部的可接受范围内。”他透露,之后协会计划找一批学者、专家团队专门研究这个问题。

吴必虎则提到,各地可以根据建筑密度、易燃物分布、森林防火特征等具体情况,制定定时、定点、定品等燃放规划。

“毋庸讳言,燃放烟花爆竹会有消防、环保方面的负面影响,但短时间内、局部规划好的地点、专业性消防培训与管控措施配合跟上,这些问题完全是可控的。”他表示,全国交通事故每年大约发生25万起(死亡约6万人),但并非就因此停运,加强交通安全意识提高设施安全性才是解决之道。传统文化的延续和改善,也一样需要多动脑筋。

方华云认为,对于烟花爆竹的管理政策,也应该体现风险分级管控,“比如人口密集地区不能有这些,但不应该是整个市,全县,全区,广大乡村都禁放”。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