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家窗前赏礼花
自家窗前赏礼花
如果有人问我,陶博会给我留下最多的是什么?我会毫不迟疑地告诉他:快乐。有在主会场观看盛大开幕式的快乐,有在展区浏览流光溢彩的陶瓷的快乐,有在剧场欣赏戏剧节的快乐,也有在开平把玩古董、奇石的快乐。而在这众多快乐的元素中,我还多了一种在社区里的快乐。
唐山中国陶瓷博览会从1998年举办首届之时,便被定位为“城市的盛会,人民的节日”,而对于展会主会场周边的社区,展会给予人们的快乐或者更多、更浓烈一些。
唐山市区的布局像方格本,陶博会主会场占去一“格”,周边至少七八个社区便成了鸡犬相闻的“准会场”。前几届陶博会,我恰好住在那其中的“准会场”之一,感触便尤其多。
陶博会的内容是早早公布的,盛大的开幕式和晚会,总是安排在晚上,但“准会场”的快乐,却是从早晨便开始的。开幕式是难得进入的,但在晚上,观赏平时被限放的礼花却是可以享受到的节日快乐。能早早进入最靠近主会场的地方,或者选定一个看礼花的好去处,便成了众多市民们的希望,“准会场”便成了亲朋好友聚集的场所。
早晨忙碌地采购是主妇们的特长,陶博会期间,周边市场的菜价能与春节持平,但即便贵了,还是要买,因为家家都有客人。中午将近,饭菜的浓香便圈住了主会场,“准会场”的停车位都一处难求了。
午餐的时间都很长,长到接上了部分道路管制时间。“准会场”一定是在管制范围的,酒足饭饱的人们不满足仅仅停留在“管制范围”,总要找机会更近一步,他们渴望穿过最后一道设防,先睹为快绮丽的展品。虽说大多是无功而返的,毕竟有了远眺后的发现,够一阵子谈资了。
傍晚的时候,“准会场”里多数都是“外人”了。四面八方涌进来的人们带着矿泉水、坚果及其他食品,停留在石桌旁、甬道边,等待着仲秋最后一抹夕阳的消失。“准会场”的人们是不急着吃晚饭的,他们常常要等到开幕式的礼炮响起来之后,就像大年三十等着春节晚会。
在数百米外观赏电视直播,几乎能达到同步的效果,所以直到焰火试放之前,“准会场”的人们大可安心守在电视旁。但焰火骤放之时,“准会场”每一座面向主会场的窗口便都成了一方方风景,像礼堂里的包厢一样充实而整齐。有的家庭还准备了望远镜、相机,五彩的礼花便在每一片反光处又绽开艳丽……震耳的轰鸣、闪烁的礼花在无数车辆的自动报警震铃声与海潮一样人们的欣喜叫喊声中,一直持续到星月满天。
街上的人们是孩子困极了时才散尽的,“准会场”最晚恢复了单纯,一方方窗口多了窗帘,也更快少了光亮。街头飞扬的纸屑正被清洁工人收进垃圾车,理论上说,新的一天已经开始了。(王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