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华山在2007全国烟花爆竹安全生产论坛上得致辞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 孙华山
2007年7月3日
在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刚刚结束之际,今天,我们相聚在美丽的英雄城市南昌,举行2007全国烟花爆竹安全生产论坛。举办这次论坛,就是想集中大家的智慧,深入分析我国烟花爆竹行业现状和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推动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扎实有效地开展,深刻理解 "工厂化、标准化、机械化、科技化、集约化"对实现烟花爆竹产业升级的重要性,引领我国烟花爆竹产业科学、持续、安全发展。
我国是烟花爆竹发源地,制作、燃放烟花爆竹的习俗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燃放烟花爆竹,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寄托着人们对欢乐祥和的追求。宋代诗人王安石在《元日》中写到:"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燃放烟花爆竹更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是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
参加这次论坛的有各级安全监管人员的代表,有长期从事烟花爆竹安全技术研究的专家,有烟花爆竹生产企业负责人的代表。公安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相关部门的负责人也出席了本次论坛。虽然我们工作岗位不同,但我们拥有相同的目标----立足安全发展、弘扬传统文化,这也是这次论坛的主题。
在此,围绕论坛的主题,谈以下两个观点,供大家参考。
一、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当前,国内外烟花爆竹市场需求持续增长,我国烟花爆竹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一是国内烟花爆竹市场复苏,市场需求持续旺盛。十几年前,民众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逐渐增强,开始反思延续千年的烟花爆竹燃放传统,先后有200多个城市予以限制或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受禁放或限放的影响,烟花爆竹产业失去了发展动力。近年来,受国内部分城市烟花爆竹燃放"禁改限"的带动,全国已有27个省的大中城市放开对烟花爆竹燃放的限制或由禁止燃放改为有条件的限制燃放。受此影响,近年来,烟花爆竹市场需求日益旺盛,销售额逐年攀升。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全国烟花爆竹产值超过200亿元,同比增长15%以上。在湖南的浏阳和醴陵、江西的上栗和万载、广西的合浦等传统产区,烟花爆竹已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之一,这些地区2006年的烟花爆竹产值增长幅度均超过20%。二是国际烟花爆竹市场稳步发,烟花爆竹出口量逐年递增。自2001年以来,烟花爆竹出口额每年平均以10%的幅度递增。2003年和2004年,每年烟花爆竹出口创汇额都超过3亿美元。2005年和2006年,每年的出口创汇额近5亿美元。今年前2个月,我国烟花爆竹出口4万多吨,创汇5824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41%和50%。我国烟花爆竹已出口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烟花爆竹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安全生产压力增大,安全监管工作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以人为本的安全生产理念对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政府落实安全监管主体责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回顾历史,1985年至2003年,是烟花爆竹爆炸事故高发时期,平均每年发生烟花爆竹事故近450起,死亡近480人。从2003年起,开展烟花爆竹安全专项整治,烟花爆竹事故总量逐年下降。2006年以来,受市场需求增大带动生产扩大的影响,烟花爆竹事故大幅度反弹,非法生产事故较多;今年前5个月,烟花爆竹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因此,在市场需求旺盛,烟花爆竹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安全生产压力增大。
二、积极推动产业升级,努力实现烟花爆竹行业的安全发展
烟花爆竹是我国民间传统手工产品,生产工艺简单,不需要复杂的生产设备,操作简便,技术含量低,一直是家庭作坊式、季节性生产。烟花爆竹从发明的那天起,在生产、经营、储存、运输、燃放过程中,就始终伴随着易燃、易爆的危险性。随着人们安全环保意识的增强,国家烟花爆竹产业政策和人民群众燃放观念也发生了转变。一些地区尽管烟花爆竹生产历史悠久,但由于烟花爆竹事故多发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采取了产业整体退出的政策。一些地区把烟花爆竹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项目,支持和鼓励建厂生产。在重点传统产区,作为支柱产业,有计划、有步骤地鼓励和扶持烟花爆竹企业做大做强,走向世界。
经过上千年的发展,我国烟花爆竹产业正在经历深刻变革,处在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打非"、"禁钾"、防"三超"、反"三违"是当前安全监管的工作重点。只有实现烟花爆竹产业 "工厂化、标准化、机械化、科技化、集约化",才能加快烟花爆竹产业升级步伐,促进烟花爆竹产业安全健康发展。
---工厂化是实现烟花爆竹产业升级的基础。近年来,各地政府引导广大从业人员走出家庭作坊,建设基地,集中生产。在实施安全生产许可制度过程中,取缔家庭作坊,整合基地,建设工厂,规范生产,使我国烟花爆竹产业基本摆脱了延续近千年、落后的家庭作坊生产方式。工厂化改造后,企业和行业整体经济效益显著提高。部分企业甚至成为当地的明星企业,纳税大户。推行烟花爆竹生产工厂化,初步改变了我国烟花爆竹落后的安全生产状况,防范事故的能力明显增强,伤亡事故总体上呈明显下降趋势。
----标准化是巩固工厂化的有效手段。实行工厂化仅仅是烟花爆竹产业升级的第一步。面临激烈竞争,刚刚步入工厂化生产的企业仍然习惯采用家庭作坊式管理,"三违"和"三超一改"问题还比较突出。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精神,针对一些企业在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后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制定了烟花爆竹生产经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和考评办法,指导和规范烟花爆竹生产经营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工厂化是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前提,标准化是巩固工厂化的有效措施。要继续贯彻实施《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大力推进烟花爆竹企业安全标准化活动。
----机械化是烟花爆竹产业升级的重要标志。传统的烟花爆竹产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手工操作,劳动生产率低,安全隐患严重。实现烟花爆竹生产机械化,是烟花爆竹产业升级的重要标志,是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安全保障水平的必然条件,是摆脱手工操作落后面貌的根本途径。目前,随着烟花爆竹生产工厂化进程的加快,一些重要生产工序已有成型的技术设备,如结鞭机、插引机等;一些辅助工序的机械设备也得到广泛的应用,如制筒机等。这些设备对减少危险工序的操作人员数量,改善作业条件,提高安全防护水平十分重要。在这次论坛期间,大家将要参观的李渡集团有限公司,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危险工序和辅助工序的机械化改造,大大提高了工艺安全可靠性、劳动生产率。
----科技化是提高产品竞争能力和防范事故能力的重要保障。我国烟花爆竹产业刚刚迈进工厂化生产的门槛,思想认识尚未完全摆脱家庭生产、传统手工制作的束缚,烟花爆竹产业的科技基础十分薄弱。一是烟花爆竹科技专业人才匮乏,全行业缺少科研机构的有力支撑。作为传统工艺,烟花爆竹制作仍处在传统秘方师徒相传的阶段,创新能力很差。二是烟花爆竹从业人员96.4%是农民工,文化程度低。在从业人员中,高中文化程度的仅占9%。烟花爆竹专业人才匮乏,严重制约了产业的科技创新。三是产品制作仍然以手工作业为主,机械制造非常不发达。由于我国烟花爆竹产业科技化水平较差,产品附加值较低,国际竞争能力不强。也正是由于我国烟花爆竹产业科技化水平较差,我国许多出口企业成为发达国家所需产品的生产基地,没有出口产品的定价权,让外国的进口商攫取了绝大部分利润。
因此,为了增强我国烟花爆竹产业在国际市场竞争力,提高烟花爆竹安全生产的本质安全度,就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增强创新能力,改善生产工艺的安全生产条件,提高保护从业人员生命安全与健康的能力。推动烟花爆竹产品更新换代,增加产品附加值。2006年,国家安监总局与湖南省人民政府商定,在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开设烟花爆竹专业,首次在全国招收烟花爆竹专业的大学生,培养烟花爆竹的专门人才。目前,全国只有湖南省安全技术职业学院设置了烟花爆竹专业,人才培养和科研开发远远满足不了产业发展的需要。希望有实力的大型企业、大专院校、专家都能积极参与烟花爆竹新工艺、新材料、新机械、新产品、新包装科研开发活动,积极推进产业科技创新,增强我国传统工艺的活力,让烟花爆竹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目前,国家安监总局也正在积极申请烟花爆竹的科技部的国家重点科技支撑项目,以进一步推动烟花爆竹行业的科技进步。
----集约化是我国烟花爆竹产业发展必然趋势。以烟花爆竹为核心的产业链较长。实践证明,集约化程度越高,越有利于发挥传统产区的技术、人才和市场优势,不断增强我国烟花爆竹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集约化程度越高,越能够得到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不断增强烟花爆竹安全监管工作力度,促进和保持烟花爆竹安全生产形势稳定。而在非传统产区,以烟花爆竹为核心的市场服务体系不健全,生产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分布比较分散,从业人员的操作技能、安全意识较差,监管力量不足,监管难以到位,致使事故多发。因此,科学合理布局,扶持重点,做大做强,集约化生产是今后烟花爆竹产业发展的方向。
目前,我国现有烟花爆竹生产企业6400多家,分布在25个地区,集中在8个省市。由于历史原因,在地域上,我国烟花爆竹产业已经形成以湖南的浏阳和醴陵,江西的上栗和万载,广西的合浦为重点产区的分布格局。在近几年的专项整治过程中,北京、广东部分等传统产区已经退出烟花爆竹产业,浙江、江苏已经明确不再新增、逐步退出的政策。因此,从烟花爆竹产地分布来看,我国烟花爆竹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地区集约优势。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在进一步提高全国烟花爆竹集约化程度的同时,还要提高传统产区烟花爆竹产业的集约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