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炮新生代(上):浏阳花炮企二代
早上八点,文家市镇,44岁的陈胜志走进花炮厂,开始每天一次的巡厂。如果没有特别的事,一整天他都会在厂里度过。
同样的时刻,24岁的陈金坐在和朋友一起创办的商贸公司办公室里,喝一杯清茶,梳理一天的工作思路。在这个依靠花炮致富的家庭,陈氏父子过上了截然不同的两种生活。父亲继续守着花炮厂,儿子投身于新的行业。花炮企业掌舵人年龄渐长,接班之事已提上日程。子承父业的花炮圈子里,家族传承原本是传统,但是“花炮二代”们有了新的想法,像陈金这样自立门户的不在少数。
二代出走
花炮“企一代”年龄渐长,想将辛苦打下的产业传承给下一代时,却发现“企二代”有了新想法……
陈金所在的公司,四个股东里,“花炮二代”占了三席。昨天,记者见到了其中两人,陈金和王启荣。
陈金家中的花炮厂目前年销售额过千万,王启荣家则同时拥有一家花炮厂,一家产业配套的印刷包装厂。在外人看来,这两位“花炮二代”是让人羡慕的:一出校门便无需为工作担忧,直接继承家业就好。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我从来没想过要做花炮。”王启荣快速、短促地向记者掷出了这样一句话。尽管父亲的花炮事业让他衣食无忧,王启荣仍明确表示:“不太喜欢这个行业”。
身处花炮圈中长大,对王启荣和陈金来说,花炮没有了那层神秘的面纱,显得并不那么美好。
成长后,王启荣不选择花炮行业的决心更坚定,他不想做父辈同样的事情,“走一样的路没意思”。
而陈金则是在读大学时做出了决定,学习工商管理专业的他发现,家中企业的管理方式与他所学习的理论有着天壤之别。管理的落后让陈金对家族企业提不起兴趣,更让他难以接受的是:想要改变这种管理方式很难。
另一个“花炮二代”李文海曾经开发一个管理软件,来规范花炮企业在用料、生产等环节产生的成本。“结果根本施行不了,大家已经习惯了人情式管理。”这让陈金彻底断了接手家族企业的念头。
不做花炮做什么?在他们的圈子里,几个有“出走”之意的“花炮二代”一碰头,就有了陈金他们现在所创建的商贸公司。
重新创业
走出花炮行业,自立门户,重新创业,是一部分花炮“企二代”的新动态……
尽管从事全新的行业,“花炮二代”们一开始并没有摆脱父辈的影响。
或许是知道年轻一辈有了自己的想法,陈胜志对于陈金的自立门户,并没有挽留与责难,而是选择了支持。陈胜志认为,现在花炮行业发展压力很大,儿子尝试其他行业,可以为将来做打算,因此在创业初期,陈胜志提供了大量资金支持。
陈金也表示,在刚毕业的一年里,自己什么都没干,而是跟在父亲身边学习为人处世与商场之道。
当然,作为新的一代,他们身上展现出许多不同于父辈的特质。王启荣的父亲王达玉一直专注于花炮厂的发展,即使拓展,也是选择了花炮的下游产业。而王启荣更乐于尝试一切新鲜事物,明确地表示:“天天守在厂子里,不是我要的生活。”
做工程、经营塑料公司、参与投资公司……王启荣快速地数着自己从事过的行业,而现在他又多了一个新身份,商贸公司的股东。对于自己,王启荣评价为“接受东西快”,因此他并没有为自己设置方向,而是“根据社会形势变化来选择自己的重点”。
陈金则属于目标明确的类型。他说,自己从小就想当一个商人,因此从专业选择到创业方向,一步步都是朝着这个目标走。说出这句话时,靠着沙发的陈金,清瘦,架着眼镜,已经有了商人的样子。
两个人对于此次涉足商贸,说起构想思路清晰、条理分明。注资入股比邻便利,成立湖南省比邻便利商贸发展有限公司,发展社区连锁、仓储物流、电子商务三大业务,“花炮二代”们希望给浏阳商贸业带来一次革命。
至于父辈创下的江山,陈金认为花炮行业近两年形势偏紧,但未来仍有发展前景,家中企业可以聘请职业厂长管理。“实在经营得不好,也可以放弃。”陈金相信那时他已经在商贸业闯出自己的事业。
新闻观察
家族企业如何传承?
“在中国,一个企业能做十年就已很不容易了,能维持到第四代的可能只有0.1%。”这是胡润富豪榜创始人胡润的观点。
那么,这样的论断,能给浏阳花炮企业带来什么样的启示?
在中国,企业不能顺利接班的主要原因有两个:其一,家族式企业股权分散,能掌握大局的创始人离开后,持有股份的子孙太多,想法不同、利益诉求不一致,很难保证企业核心价值的传承。其二,当下中国企业家的后代很多不愿意接手祖业,养成了“第一代开创、第二代管理、第三代消费”的模式。
实际上,“富不过三代”魔咒的奥秘就在于继承模式。如何合理安排家族的股权、职位传承,如何让后代保持对财富的“饥饿感”,而不失去创造财富的能力,显然是一个关键。
当然,今天的中国舆论场,推崇代表着先进管理思路的现代企业制度。众所周知,花炮企业由于家族式管理,也容易存在人才瓶颈、管理落后等种种问题。所以,要规避这些致命的缺陷,企业在成熟之后必须要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形成现代公司制度。
所以,如果家族企业没有好的接班人,便可以借助外力也就是聘请职业经理人。职业经理人以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与经营之道,让企业能够得到好的发展。而职业经理人制度和产权制度是分开的,形成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这使得二者能够共赢。
另一面
选择坚守的花炮继承者们
当了30多年的花炮人,周健对花炮的激情被融在了一句话里:花炮人,吃的是花炮饭,住的是花炮房,干的是花炮事,做的是花炮梦。
57岁的周健并不担心自己的这个梦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消逝,因为他的儿子周正江已经接过了接力棒。现在,周正江在父亲创办的象形精品烟花出口公司担任最重要的职位——常务厂长。
这种子承父业的延续,在周健看来是理所应当的,“从小看着我做花炮,有这样的基因。”而周正江在成年后,放弃自立门户,进入花炮行业,最关键的原因也正是受父辈的影响。
“小时候爸爸经常带花炮回来给我们玩,一直很喜欢。”这份喜爱一直延续到了周正江19岁那年,他开始跟着父亲做样品,钻研技术,真正涉足花炮产业,“当时就觉得花炮很神奇,很有意思。”
其他同龄的年轻人还在徘徊选择自己的事业时,周正江已经把每天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厂子里,守着技术、工人、工厂过生活。“因为热爱它,所以不会厌烦。”周正江身上继承了父辈对花炮的热情,同时“二代”的求新思维也被注入到了企业中,周正江在技术研发、新品制作、专业人员管理方面投入了更多精力。
上阵父子兵,周健说,现在自己的儿子在从事花炮行业,因此就算现在花炮行业形势偏紧,他也并不觉得焦虑不安。对于周正江想要把企业打造成“百年老店”的想法,周健很是支持,因为至少他已经看到了从一代到二代的传承。
相较于周正江,陶雷选择继承父业更多的是受感情因素影响。父亲2002年创办的盈丰烟花制作有限公司,从事小型烟花生产,在业内算不上大规模企业,因此当花炮危机袭来时,生存显得更为困难。
“想为父母减轻负担。”这是陶雷选择继续做花炮的第一原因,父母年纪渐长,陶雷不愿意他们继续承受生产经营、安全管理等各个方面带来的压力。现在陶雷已经全面接手父亲的厂子,担起了这份责任,“形势是不好,但是现在站住脚了,以后就会好起来。”
这种“挺过去就会变好”的信心,正是许多子承父业的“花炮二代”继续坚守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