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产教融合助推烟花爆竹产业发展的思考(郭超 宋军 周劲松)
发布时间:2018-05-13 12:28:51 点击:0次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精神,国务院办公厅于2017年12月19日发布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将“产教融合”上升为教育改革和人才资源开发国家战略与制度安排,预示着“产教融合”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当前,烟花爆竹产业正面临着脱胎换骨的转型升级。作为产教融合的各方责任主体都必须贯彻落实新的发展理念,主动响应人才和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以人才发展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产教融合成为转型升级的“助推器”、促进就业的“稳定器”、人才红利的“催化器”。
一、烟花爆竹产业产教融合各方责任主体的角色定位
烟花爆竹产业产教融合应该包括四方责任主体,即:企业、高校、政府和行业协会,明确四方责任主体的角色定位与职责定位是实现烟花爆竹产教融合与产业发展的基础。
(一)企业——产教融合与产业发展的主体实践者
烟花爆竹产业源远流长,历经1300余年的传承与发展,但与其他先进制造业相比,以劳动密集为主的烟花爆竹产业长期以来的手工作坊式生产、家族企业式管理等严重制约了产业的良性健康发展,而管理与专业人才的缺乏、先进技术支撑的不足,创新创造能力的薄弱正是导致产业发展生命力不强的最大短板。企业必须具有强烈的人才危机意识,在产业发展、人才培养、技术研发的“产学研”过程中,主动参与、积极推动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如果企业不能成为产教融合真正意义上的利益共同体,所谓企校合作只能停留在简单的顶岗实习或将学生当成廉价劳动力的层面上,产教融合“企业冷、学校热”和“融而不合、合而不深”的尴尬将不可避免。
(二)高校——产教融合与产业发展的智力输出者
从供给与需求的角度来看,高等学校、尤其是高等职业学校是社会人力资源需求侧的主体供给侧。在烟花爆竹产业面临着向优势地区集中和向优势企业集中的产业布局与规模调整,面临着用智能制造对传统生产方式的“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改造,面临着用高新技术对本质安全型、本质环保型烟花爆竹产业的“工厂化、标准化、机械化、科技化、集约化”转型升级的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等学校必须改变被动适应和与经济社会发展脱节的弊端,强化供给意识,主动对接、融入、引领企业、产业发展,以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的供给侧改革适用烟花爆竹产业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需求侧要求,为企业、产业的发展提供真正的内生动力和“有效供给”。
(三)政府——产教融合与产业发展的引导推动者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中,产教融合与产业发展离不开企业的贡献,离不开教育的支撑,更离不开政府的引导与推动。政府应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科学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积极引导、扩大、汇聚产教融合优质资源,配套出台有利于产教融合与产业发展的政策与机制,激发各方责任主体的发展活力,依法加强产教融合与产业发展的规范管理和监督指导,促进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的紧密对接。
(四)协会——产教融合与产业发展的协调服务者
行业协会是产教融合与产业发展各方责任主体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是共商产教融合与产业发展的平台和载体,是政府与行业的参谋和智库,是向社会全面展示行业形象的代表和象征。中国烟花爆竹协会应该摆正位置、强化服务、主动作为,充分发挥纵向沟通、横向协调、构筑秩序、自我调控的积极功能,集汇全行业优势,应对产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在推进烟花爆竹产业产教融合与产业发展中做出不可替代的特殊贡献。
二、烟花爆竹产业产教融合与产业发展的新机遇
近年来,烟花爆竹产业经历了“存废之争”、“正名之旅”、“生存之战”,随之开启了来之不易的“复苏征程”。然而,传统烟花爆竹由于自身诸多先天不足的影响,加之受到人才、技术、资金、市场环境、社会舆论、消费倾向、政策导向、标准建设等因素的影响,产业发展形势依然十分严峻,自我变革的道路任重而道远,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文化自信的回归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外族对另一个民族的侵略与统治,除了肉体上的消灭,更多的是从文化和信仰上进行异化和分化。上世纪西方预言家们“把和平演变的希望寄托在新中国的第三代、第四代身上”与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所著《1999.不战而胜》如出一辙。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屋建瓴,在党的十八大提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础上,再次提出必须坚持文化自信;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提高国家软实力;烟花爆竹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并贡献于人类文明的绚丽瑰宝,绽放于世界各个角落;北京APEC会议和杭州G20峰会等重大活动上的燃放更是惊艳全球;国务院《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规划(2016—2020年)》明确将烟花爆竹作为传统文化产品列入重点提升领域;加之坊间盛传日韩拟将烟花爆竹申遗所带来的时不我待……所有这些,使我们有理由期待烟花爆竹产业春天的到来。
(二)顶层设计的落地
2014年5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了建设“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2017年1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各方主体责任并对重点任务进行了部署分工。产教融合已经确立为国家基本制度,这对于落实主体责任、推动产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各地各部门正在制定和出台相关的《实施细则》,确保落地实施。
(三)供给侧改革的倒逼
供给侧改革是从提高劳动力、土地、资本、制度创造、创新等要素的供给质量出发,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重大改革举措。中央提出“三降一去一补”的供给侧改革思想,倒逼烟花爆竹产业以“壮士断腕、刮骨疗伤”的勇气实现提质改造与转型升级。一方面,这是传统烟花爆竹产业走出“矮穷挫”、迈向“高大上”,实现良性健康发展千载难逢的机遇;另一方面,对高校烟花爆竹人才培养、产教融合、产学研一体化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打造了更大的空间。
(四)高新技术的支撑
在烟花爆竹产业的提质改造与转型升级中,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是永恒的主题。新型材料技术、电子信息技术、微差起爆技术、多维扩散技术、智能制造技术及安全生产工艺等快速发展和日臻完善,并全面融入传统烟花爆竹产业,在烟花爆竹产业的提质改造与转型升级中,为新型产品的开发、环保安全的实现、流向控制的管理以及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生产等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五)市场需求的拉动
一方面,去年以来,在一些地方盲目跟风禁限放政策的冲击下,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烟花爆竹国内市场的产销量受到较大冲击,而另一个不能否认的事实是一千多年的传统习俗不可能在一纸简单的行政命令下一夜消失,关于烟花爆竹禁限放的争议一直没有停止,人民群众燃放烟花爆竹的愿望依然强烈,特别是在广大农村地区潜在的市场需求依然巨大。另一方面,烟花爆竹产品出口势头依然强劲,近年来一直维持在10亿美元左右并呈进一步上升趋势。
三、产教融合助推烟花爆竹产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一)调整重构烟花爆竹专业人才培养的专业建设体系
一是将专业建在产业链上。由于烟花爆竹产业全过程风险的特殊性,在它的整个产业链中,包括烟花爆竹的材料、工艺、设计、生产、检测、运输、贮存、销售、燃放等多个环节,且各个特种职业岗位的专业性、针对性极强,为处理好专业宽广性与窄专性的关系,应将单一的“烟花爆竹技术与管理”专业延伸拓展至生产环节上下游的全产业链中形成专业群,或将“烟花爆竹技术与管理”专业按岗位环节细分产品设计、生产工艺、燃放技术、机械化生产、质量检测等多个专业方向设置;二是将学校办在主产区里。高等学校通过加强版的深度校企合作或混合所有制改革等模式在主产区成立烟花爆竹专业二级学院,面向产业工人以现代学徒制或企业新型学徒制模式开展学历教育和安全培训;三是结合烟花爆竹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改造开展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是学校真正成为企业和产业发展的人才与技术基地。
(二)统筹组建烟花爆竹产业协同发展创新研究中心
汇集烟花爆竹全产业的人才技术优势,以相关院校、科研单位、检测检验机构和企业为主体,统筹组建烟花爆竹产业协同发展创新研究中心,在统一的平台和资源配置下,瞄准制约烟花爆竹产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和关键技术联合开展创新研究攻关,解决目前各自为阵、重复开发、资源浪费和低层次循环的问题。
(三)完善配套烟花爆竹产教融合与产业发展政策法规
提请和配合政府相关部门完善配套有利于促进烟花爆竹产教融合与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一是根据国务院《意见》精神,结合产业特点,配套制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施细则》,确保相关政策能够可操作落地实施;二是针对《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等现行烟花爆竹产业发展与安全监管法规制度的修订开展调查研究,提出经过科学论证的修改意见,适时推动修法修规;三是依法维护产业发展合法权益,促进政府依法行政和产业良性健康发展。
(四)积极营造烟花爆竹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和良好形象
一是积极面对政府和社会普遍关注的烟花爆竹安全与环保问题,集中发声,科学发声,权威发声,正本清源,还事实以本来面貌,彻底消除烟花爆竹的妖魔化;二是由中国烟花爆竹协会牵头编撰和发布《中国烟花爆竹产业发展年度报告》,在为烟花爆竹产业发展提供基础支持的同时,向社会展示产业发展的良好形象;三是在向境外输出烟花爆竹中国产品的同时,积极输出烟花爆竹中国教育、中国文化、中国课程、中国标准、中国装备;四是立即启动烟花爆竹申遗。
本文作者:郭超、宋军、周劲松,来源:中国烟花爆竹协会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