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纸变成烟花璀璨世界
发布时间:2018-08-28 11:23:40 点击:0次
从北京奥运会鸟巢特效焰火到伦敦奥运会开闭幕式焰火,从海南三亚春晚分会场无人机烟火秀到香港迪斯尼乐园烟花表演,一场场绚烂璀璨的烟花秀惊艳了夜空。
而这美丽的起源,是浏阳的一个小镇——大瑶。它素有“花炮之源”“烟花小镇”的美誉,是花炮祖师李畋的家乡。在大瑶,一张原材料纸经制筒、填土、装药等12道流程72道工序制作烟花,远销世界。
如今,大瑶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花炮及材料集散中心。
“无须土育肥催,偏向寒宵绽蕾;响若崩雷,迅如掣电,何惧身摧骨碎,乐为黑夜增辉。”这句话是对浏阳烟花最形象的写照。
近日,立秋后的浏阳大瑶镇依然炎热,身穿白衬衫的刘雨文,热情地为前来参观的游客讲解大瑶花炮的起源、制作工艺、历史文化,以及与大瑶花炮的点点滴滴。这已成为他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50多岁的刘雨文,是土生土长的大瑶人,从花炮学徒到师傅,再到中国花炮文化博物馆馆长,他不仅是推动大瑶花炮文化的使者,更见证了大瑶花炮的崛起与兴旺。
从烟火戏到小镇文化灵魂
有书记载,花炮“始于唐,盛于宋,而发源于浏阳也”。
沿长浏高速一路前行约80公里,一个现代化小镇就展现在眼前。镇中心的广场,矗立着4尊李畋的雕像,其中一尊高达6.01米。李畋生于公元601年,是大瑶东风界人,他受先人“燃竹驱祟”的启发,利用火药研制出硝磺,再把火药填入竹筒内,于是便有了“爆竹”,进而研制出烟花。北宋时期开始编制鞭炮,并“卷纸为之”,即把纸卷成筒,装上火药,后来慢慢有了“集百巧于一架”的烟火戏。
镇内的中国花炮文化博物馆,挂着一块“万盛鞭炮行”的牌匾,这是清朝一家专门代销大瑶花炮的老字号,记录了当年大瑶花炮的兴盛。据称,早在清朝浏阳从事花炮的人已达10万,是当时的“大行业”。
对于“十家九爆”的盛况,从小就闻着烟花味长大的刘雨文有着深刻记忆。他四五岁时就开始跟着爷爷做鞭炮,帮着插引线、扯花炮筒子。“一家人的生计都靠这个。”刘雨文说。
上世纪70年代,镇里只有一家大瑶出口花炮厂,如果能到厂内做事,全家人都有面子。高中毕业后,刘雨文凭着一身手艺和对花炮的热爱,在厂里干了5年。1985年,刘雨文辞掉工作,在浙江一家花炮厂当了一年师傅后,真正认识到大瑶花炮的发展前景。23岁的他,回到大瑶,在村里创办了路东花炮厂。1996年,他又创办了银丰花炮厂,从纸厂、引线、仓库,几乎涵盖了花炮整个产业链。
2000年左右,他又创办了中国花炮文化博物馆。“当时很多人不理解,好好的一个企业家怎么去干不赚钱的博物馆。”刘雨文说,在他眼里,产业有兴衰,甚至会消亡,但文化的传承是永久的,文化不单是一个产业,还是一个城市的灵魂。“这是花炮文化的根,她永远根植于大瑶”。
2001年,在刘雨文的大力推动下,中国花炮文化博物馆拔地而起。这不仅是展示大瑶花炮历史、制作工艺的博物馆,它承载的更是大瑶人对花炮文化的自信。“开馆至今已接待了30万人次,其中不乏日本、韩国等国家的游客。”刘雨文自豪地说。
深知文化是城市之魂、产业之本的大瑶人,将花炮文化融入项目建设、城市发展中,拉开烟花小镇的建设大幕。走在大瑶街头,烟花元素无处不在,花炮文化步行街、花炮始祖李畋庙等彰显出千年花炮文化底蕴。
从一张纸到换成叠叠钞票
在中国花炮文化博物馆有张泊满货船的港口照片,记录清朝大瑶烟花爆竹出口的繁忙景象。水运对浏阳花炮产业发展的贡献不可磨灭。大瑶的花炮,通过南川河入湘江达海上,武汉、青岛、厦门、广州等地的爆庄销往全国,继而漂洋过海誉满全球。如今,大瑶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花炮及材料集散中心,海南三亚春晚分会场无人机烟火秀、北京奥运会鸟巢特效焰火、伦敦奥运会开闭幕式焰火、香港迪斯尼乐园烟花表演……众多世界级的烟火表演都可以看到大瑶烟火的身影,以及“棠花”的贡献。
1990年,邱顺明从部队退伍后,回到大瑶创办浏阳市棠花烟花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棠花)。当时,花炮生产多为小作坊模式,花炮主要是内销。1998年到2008年,行业的整合提升让企业得到飞速发展。此后,花炮行业日益朝着信息化发展,棠花由内销厂变成出口。“1994年,公司出口只有28000元,这些年公司的年外销量达300万美元。”邱顺明说。
据统计,全球60%的烟花产自浏阳,其中70%以上的花炮原辅材料来自浏阳烟花产业集中区大瑶镇。近年来,大瑶在不断推进花炮产业转型的同时,瞄准构建花炮全产业集群,引导花炮产业相关的生产、资源、要素向大瑶集中,形成烟花爆竹生产、烟花爆竹经营、原辅材料经营、包装印刷、造纸、机械等6大产业集群,已进入产业发展“链”时代。
“花炮生产从一张纸到最后售出换成钞票,全部可以在大瑶完成。”一张原材料纸经制筒、填土、装药等12道流程72道工序制作为成品,随后进行包装、仓储、运输等,这些工艺步骤都能在大瑶完成,所需材料也都能在大瑶购买到。
目前,大瑶现有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含黑火药、引火线生产企业及生产工区)82家,花炮仓储企业10家,造纸、印刷包装、机械制造企业107家,花炮生产从业人数上万人。
揭秘
一束烟花的72道工序
在中国花炮文化博物馆,完整讲述了浏阳花炮鲜为人知的历史,逐一展示传统花炮的72道工序,可概括为扯筒、褙筒、洗筒腰筒、上盘、钻引孔、插引、扎引颈、结鞭八大工艺流程。以发源地浏阳为代表的花炮制作技艺及文化,已于2006年跻身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那么,电光魅影的烟花究竟是怎样制成的,有哪些有趣的工序?
打泥底:把泥土压入烟花纸筒的底部,目的是保证烟花能承受燃放时爆发的反作用力。
而这美丽的起源,是浏阳的一个小镇——大瑶。它素有“花炮之源”“烟花小镇”的美誉,是花炮祖师李畋的家乡。在大瑶,一张原材料纸经制筒、填土、装药等12道流程72道工序制作烟花,远销世界。
如今,大瑶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花炮及材料集散中心。
“无须土育肥催,偏向寒宵绽蕾;响若崩雷,迅如掣电,何惧身摧骨碎,乐为黑夜增辉。”这句话是对浏阳烟花最形象的写照。
近日,立秋后的浏阳大瑶镇依然炎热,身穿白衬衫的刘雨文,热情地为前来参观的游客讲解大瑶花炮的起源、制作工艺、历史文化,以及与大瑶花炮的点点滴滴。这已成为他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50多岁的刘雨文,是土生土长的大瑶人,从花炮学徒到师傅,再到中国花炮文化博物馆馆长,他不仅是推动大瑶花炮文化的使者,更见证了大瑶花炮的崛起与兴旺。
从烟火戏到小镇文化灵魂
有书记载,花炮“始于唐,盛于宋,而发源于浏阳也”。
沿长浏高速一路前行约80公里,一个现代化小镇就展现在眼前。镇中心的广场,矗立着4尊李畋的雕像,其中一尊高达6.01米。李畋生于公元601年,是大瑶东风界人,他受先人“燃竹驱祟”的启发,利用火药研制出硝磺,再把火药填入竹筒内,于是便有了“爆竹”,进而研制出烟花。北宋时期开始编制鞭炮,并“卷纸为之”,即把纸卷成筒,装上火药,后来慢慢有了“集百巧于一架”的烟火戏。
镇内的中国花炮文化博物馆,挂着一块“万盛鞭炮行”的牌匾,这是清朝一家专门代销大瑶花炮的老字号,记录了当年大瑶花炮的兴盛。据称,早在清朝浏阳从事花炮的人已达10万,是当时的“大行业”。
对于“十家九爆”的盛况,从小就闻着烟花味长大的刘雨文有着深刻记忆。他四五岁时就开始跟着爷爷做鞭炮,帮着插引线、扯花炮筒子。“一家人的生计都靠这个。”刘雨文说。
上世纪70年代,镇里只有一家大瑶出口花炮厂,如果能到厂内做事,全家人都有面子。高中毕业后,刘雨文凭着一身手艺和对花炮的热爱,在厂里干了5年。1985年,刘雨文辞掉工作,在浙江一家花炮厂当了一年师傅后,真正认识到大瑶花炮的发展前景。23岁的他,回到大瑶,在村里创办了路东花炮厂。1996年,他又创办了银丰花炮厂,从纸厂、引线、仓库,几乎涵盖了花炮整个产业链。
2000年左右,他又创办了中国花炮文化博物馆。“当时很多人不理解,好好的一个企业家怎么去干不赚钱的博物馆。”刘雨文说,在他眼里,产业有兴衰,甚至会消亡,但文化的传承是永久的,文化不单是一个产业,还是一个城市的灵魂。“这是花炮文化的根,她永远根植于大瑶”。
2001年,在刘雨文的大力推动下,中国花炮文化博物馆拔地而起。这不仅是展示大瑶花炮历史、制作工艺的博物馆,它承载的更是大瑶人对花炮文化的自信。“开馆至今已接待了30万人次,其中不乏日本、韩国等国家的游客。”刘雨文自豪地说。
深知文化是城市之魂、产业之本的大瑶人,将花炮文化融入项目建设、城市发展中,拉开烟花小镇的建设大幕。走在大瑶街头,烟花元素无处不在,花炮文化步行街、花炮始祖李畋庙等彰显出千年花炮文化底蕴。
从一张纸到换成叠叠钞票
在中国花炮文化博物馆有张泊满货船的港口照片,记录清朝大瑶烟花爆竹出口的繁忙景象。水运对浏阳花炮产业发展的贡献不可磨灭。大瑶的花炮,通过南川河入湘江达海上,武汉、青岛、厦门、广州等地的爆庄销往全国,继而漂洋过海誉满全球。如今,大瑶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花炮及材料集散中心,海南三亚春晚分会场无人机烟火秀、北京奥运会鸟巢特效焰火、伦敦奥运会开闭幕式焰火、香港迪斯尼乐园烟花表演……众多世界级的烟火表演都可以看到大瑶烟火的身影,以及“棠花”的贡献。
1990年,邱顺明从部队退伍后,回到大瑶创办浏阳市棠花烟花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棠花)。当时,花炮生产多为小作坊模式,花炮主要是内销。1998年到2008年,行业的整合提升让企业得到飞速发展。此后,花炮行业日益朝着信息化发展,棠花由内销厂变成出口。“1994年,公司出口只有28000元,这些年公司的年外销量达300万美元。”邱顺明说。
据统计,全球60%的烟花产自浏阳,其中70%以上的花炮原辅材料来自浏阳烟花产业集中区大瑶镇。近年来,大瑶在不断推进花炮产业转型的同时,瞄准构建花炮全产业集群,引导花炮产业相关的生产、资源、要素向大瑶集中,形成烟花爆竹生产、烟花爆竹经营、原辅材料经营、包装印刷、造纸、机械等6大产业集群,已进入产业发展“链”时代。
“花炮生产从一张纸到最后售出换成钞票,全部可以在大瑶完成。”一张原材料纸经制筒、填土、装药等12道流程72道工序制作为成品,随后进行包装、仓储、运输等,这些工艺步骤都能在大瑶完成,所需材料也都能在大瑶购买到。
目前,大瑶现有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含黑火药、引火线生产企业及生产工区)82家,花炮仓储企业10家,造纸、印刷包装、机械制造企业107家,花炮生产从业人数上万人。
揭秘
一束烟花的72道工序
在中国花炮文化博物馆,完整讲述了浏阳花炮鲜为人知的历史,逐一展示传统花炮的72道工序,可概括为扯筒、褙筒、洗筒腰筒、上盘、钻引孔、插引、扎引颈、结鞭八大工艺流程。以发源地浏阳为代表的花炮制作技艺及文化,已于2006年跻身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那么,电光魅影的烟花究竟是怎样制成的,有哪些有趣的工序?
打泥底:把泥土压入烟花纸筒的底部,目的是保证烟花能承受燃放时爆发的反作用力。
组盆:给烟花“排兵布阵”,烟花组成什么形状,多发齐上,单发发射,发和发之间的间隔时间,全靠这个工序控制。
上效果:是较危险的涉药工序,需要填装火药,另外还要把效果内筒装入外筒。每种效果内筒包含了不同的“神秘配方”,它决定了烟花绽放时呈现的视觉效果。
褙皮:好的内涵同样需要包装,褙皮就是烟花的“化妆造型师”。
数读大瑶
财税总收入跃至2.77亿元
近三年来,大瑶镇形成以花炮产业拓展产业链条、花炮非遗引领文化特色、花炮元素引入城镇风貌的思路,规划建设国际花炮商贸城、花炮产业博览会主办地、五路一河城市景观轴、瑶正街改造等精品项目,逐渐由工业型城镇发展成为城乡统筹两型示范型城镇,对接浏阳G319经济发展轴,形成“一线三城”的战略主战场,获得一系列国家级重点镇和试点镇等荣誉。
据悉,大瑶花炮先后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中国驰名商标、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获得1项国家级、14项省级和46项县级荣誉。
依托花炮及相关产业的带动,三年来,大瑶镇财税总收入从1.78亿元总量一举跃至2.77亿元,成为财税过2亿元的乡镇,对浏阳南区、江西上栗、株洲醴陵等周边地区形成强劲的吸引力,人流、物流、资金流等要素纷纷向大瑶汇集。
来源:潇湘晨报
来源:潇湘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