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花行业悄然巨变:中洲烟花“危机”中谋“生机”
发布时间:2019-02-03 10:51:00 点击:0次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向婉 长沙报道
吃年夜饭、看春晚、燃放烟花……成为春节仪式感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其中烟花最具争议,消费者往往分庭而立,市场声音褒贬不一,小孩喜爱,大人忌惮。
近年来,随着禁燃、限放的区域扩大,行业监管加强,以及消费意识和习惯的改变,烟花行业正悄然地进行着革命。
行业安全意识普遍提升 不合格率大幅度降低
随着春节临近,烟花爆竹也迎来销售旺季,也带来不少话题,其中,安全隐患一直是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关于2018年烟花爆竹产品质量国家监督专项抽查情况的通报显示,包括湖南省在内,共抽查6个省(自治区)150家企业生产的150批次烟花爆竹产品中,23批次不合格,不合格发现率比2017年降低11.7个百分点。
在本次抽查的产品中,跟踪抽查到上次抽查不合格企业51家,仅7家企业本次抽查不合格,抽查不合格产品情况被要求通报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采取有力措施,督促企业依法落实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引导企业严格按照标准组织生产,维护产品质量安全。
作为易燃易爆易污染物品,每逢佳节,烟花爆竹就成为被“重点”关注的对象,部分区域甚至取消烟花爆竹零售点,实施实名制购买,逐步紧缩的政策倒逼生产企业提升安全意识。有关专家介绍,随着生产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加之国家标准对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严,我国烟花爆竹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
“安全是烟花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驱动力,以浏阳为代表的湖南烟花产业普遍走上规范生产、安全生产的正轨,事故率明显降低。”作为湖南烟花爆竹机械化生产的先驱企业,中洲烟花集团历时8年自主研发组合烟花全自动化生产线,助推浏阳花炮“大跨步”。中洲烟花集团董事长李昌初介绍,机械化、智能化生产大势所趋,就目前中洲烟花取得的成果来看,可实现了人机、人药完全分离隔断,解决了危险环节的人员安全问题,减少涉药工序人员90%以上,节约涉药工序用地80%以上。
“架空”产品、“替代品”走俏 危机中亟待转型
相对“禁放”的声音,烟花人更忧心的是消费者的“拒绝”声。
燃放烟花爆竹,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年味”,受到严峻的舆论环境及主流消费群体迭代的影响,越来越多的消费需求朝向没有“硫磺味”的春节倒戈。为了弥补节庆中烟花爆竹的缺位,迎合市场,不少“架空”产品,电子鞭炮、气球等“替代品”慢慢走俏。
所谓“架空”,是指部分企业把烟花产品体积越做越大,内容却越做越空,只为追逐短期的效益,盲目地抢占市场。有行业人认为,“架空”产品直接导致库存空间不足,运输成本逐年递增,环保处理成本大幅提升,且“假大空”的产品,华而不实,易被市场诟病,不利于花炮产业的长足发展。
而“替代品”的出现,也意味着依旧高需的市场背后亟待烟花产品转型升级,“危机”中也蕴藏这巨大商机。不难发现,一些环保无烟、小型低伤害、可回收利用的烟花产品逐步投入市场。
在李昌初看来,随着产销格局的改变,经营市场正面临新一轮洗牌,按部就班的企业或面临淘汰,作为主要生产民用生活类烟花的企业,面对的是瞬息万变的市场,无论是生产技术还是产品设计,都要紧跟市场需求。除了传统习俗性消费,未来,针对年轻消费群体,具新内涵、趣味性、艺术性的日常生活烟花产品或是新增点。
将品牌根植消费者心里 还差“最后一公里”
将品牌根植消费者心里 还差“最后一公里”
纵观近10年来烟花产业的发展,上百亿产值规模的花炮产业集群中,竟鲜有品牌能根植消费者心里,对于生活烟花生产企业来说是一大痛点,李昌初认为,这是中洲烟花正在努力的方向,还有“最后一公里”需要走。
2019年开年第一个大动作,便是重磅落地高铁品牌广告。从生硬的“欢乐时刻,总有中洲烟花”广告语到创意的《回家》微视频霸屏朋友圈,近几年,中洲烟花在品牌推介上可谓是大手笔。中洲烟花的改变是生活类烟花生产企业积极转型升级中的一道缩影,巧用“乡愁”的泪点话题,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提升品牌影响力。
都说“世界烟花看浏阳”,据有关数据,从2008年到2018年,浏阳花炮产业集群的产值规模实现翻番。十年间,产业在规范化、洗牌中渡过,企业数量从近千家缩减至五百余家,但规模化、品牌化运营的企业却屈指可数。
“高端、高品质产品无法下沉,低廉、鱼龙混杂的烟花产品充斥终端销售市场,以致那最后一公里寸步难行。”李昌初表示,消费升级或是企业突破瓶颈的契机,随着消费者对安全环保烟花的需求声越来越高,坚守品质品牌发展阵营的企业将快速占领市场高地。很多资金实力不强,品牌意识差,屡次失信的企业,或将面临兼并、重组、倒闭、退出的命运。